你有在收集吊牌嗎?我從 N.Hoolywood 尾花大輔那塊布料開始
設計不只存在於商品本身,有時一張吊牌、一塊布料,就能感受到品牌的用心。
從 N.Hoolywood 到尾花大輔,我們聊聊那些從包裝裡發現的低調溫度。
一個收錄「設計策略、品牌語言、視覺轉譯思考」的知識實驗室。
整理超能力設計團隊在社群、品牌實務中的觀察與解法。
設計不只存在於商品本身,有時一張吊牌、一塊布料,就能感受到品牌的用心。
從 N.Hoolywood 到尾花大輔,我們聊聊那些從包裝裡發現的低調溫度。
這次佐賀陶瓷器展主視覺由日方提供,我們保留原設計精神
透過色塊與版面調整,讓訊息更清楚、畫面更貼近台灣觀眾。
設計不只是美感延伸,也是一種文化轉譯的過程。
舒適牌這次為 Z 世代打造「FIRST TOKYO」刮鬍刀,我們負責主題頁設計。
從硬派廣告到潮系配色,對一個自稱大叔年紀的設計師來說
剛好有種「哎我也在跟上」的微妙感。
這次與小田太太合作拍攝的 Hachi 炊飯鍋影片,讓我們在剪接過程中意外感受到料理節奏與背景音樂的契合。
這不只是熱銷商品的紀錄,更是創作者細膩風格的另一種體現。
為馬光中醫打造信義旗艦院所開幕頁,主打手機優先設計,同時保留桌機的完整視覺呈現。
這是一場兼顧行動體驗與品牌氛圍的設計實驗,也是一個可延伸運用的模組化模板。
這不是傳統外包專案,而是康健團隊與我們前端工程師共同合作、以時間計價進行的開發模式。
透過 API 串接與前後端分離架構,我們記錄了一段滾動調整、跨部門協作的設計實驗歷程
康健網站的第二階段更新,不只是技術上的模組優化與切版整合。
這段合作過程中,我們也重新思考了資訊怎麼被閱讀、設計怎麼服務內容。除了前端工程師對不同網站類型的切版觀察,文末也留下了一些關於工作與生活節奏的真實體會。
一場結合潮流品牌、Flash 創意與個人轉捩點的專案。
十五年前的「Mr.18」行氣散網站,不只是十八銅人的品牌行銷,也是我開始自由接案的第一步。
用 Canva 製作素材,是日常工作中最簡單又實用的一招。
設好模板、匯入圖稿,就能快速產出影片與簡報。
不是要取代專業工具,而是讓每種工具都發揮在對的地方。
從只有一頁的創業網站,到以「Passion Made Possible」為核心的第五版,每次改版都是我們重新對齊方向的過程。
不是為了炫技,而是讓網站回到它該有的樣子——簡單、清楚、有溫度。
這就是我們的設計方式,也是我們的工作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