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ie 陳小吉:網站資訊架構 (IA) × 複雜內容拆解設計師 | 台灣、日本專案實戰經驗


我是 Genie(陳小吉),一位專注於把「複雜變簡單」的網站資訊架構 (IA) 設計師品牌視覺設計師
我目前以高雄為基地,提供服務並經常往返台灣與日本。
我相信好的設計,不是要讓人看懂,而是讓人「一眼就懂」。Genie 這個名字,在比較年輕的時候常被誤聽成 Jennie 珍妮,朋友乾脆叫我「吉尼」或「小吉」。
後來這個暱稱一路陪我跑專案、熬夜改版,也就成了現在的工作身分標記。我專攻 網站架構設計(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A)× 品牌視覺 × 系統化內容設計,擅長把客戶多年累積的龐雜資訊,拆解成乾淨、有邏輯、好理解的使用體驗。

網站、品牌、課程架構、活動頁、跨國專案
我做的不是「美化」,而是「讓它真正好用」。


我的工作核心與專案範圍:
高複雜度資訊架構與系統化網站規劃

  1. 高複雜度資訊架構(IA)
    處理內容量大、角色多、導覽混亂的網站,重新拆解、歸納、重建資訊層級與任務流程。
  2. 系統化的網站規劃
    打造可擴充、可維護、跨部門都能理解與使用的網站版型系統與內容結構。
  3. 品牌敘事與內容策略
    把品牌的價值轉成可閱讀的語言與敘事架構,讓內容能長期被使用並持續擴張。
  4. 任務導向 UX 與 Wireframe
    專注於任務轉為介面、目標轉為動線,不追求效果,而是追求「易用且清晰」。
  5. 跨部門協作與專案監製
    整合工程、API、行銷、品牌端等多方需求,維持架構穩定、流程順暢與方向一致。
  6. 傳統產業與舊網站的現代化
    協助傳產、地方品牌、職人、小農等從「產品導向」轉向「品牌 × 故事 × 路徑」的數位轉型品牌重構

我怎麼看設計:
從複雜到結構,從抽象到系統

對我來說,設計的本質不是疊更多特效或堆更多版型,而是:

  • 把複雜的內容變成可以被理解的結構
  • 把抽象的品牌變成具體可感的語言與畫面
  • 把使用者的任務,轉成清楚的導覽、動線與介面

我特別在意的是:一個網站或一套視覺系統,能不能長期被維護、被擴充、被不同部門理解和使用。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花很多力氣在資訊架構、命名、內容分層和版型規則上。


代表作品與專長領域

以下是目前最能代表我的思考方式與實作範圍的幾個專案與領域。實際作品與延伸內容,則以各自的標籤頁做整理。

01. 東京食器:
台日品牌連結 × 內容敘事 × 電商視覺

東京食器直立看板:品牌視覺與內容設計案例

在東京食器,我不只是設計師,也是品牌合夥人。從課程宣傳、商品攝影、網站與商店頁面,到品牌活動視覺與日常內容產出,都持續參與。這個案子讓我把「品牌故事、日常使用情境、商品細節」整合成一個長期運作的內容生態系。

延伸閱讀與作品彙整:
查看「東京食器」相關文章與作品
東京食器官方網站

02. 醫療專案:
高複雜度資訊架構 × 掛號流程優化 × 內容整合

醫療專案網站設計:茂盛醫院與馬光中醫等專案截圖

我在醫療領域參與過茂盛醫院、馬光中醫、義大醫院纖體中心等專案。醫療網站資訊密度極高,並涉及掛號流程、科別分層、醫師搜尋、法規審查與多部門協作。這些專案讓我建立一套「高複雜度 × 多任務 × 多院區」的醫療資訊架構與 UX 方法。

延伸閱讀與作品彙整:
查看「醫療專案」相關文章與作品

03. 乾杯集團:
大型餐飲集團 × 多品牌生態系 × 高頻率行銷視覺

乾杯集團多品牌視覺設計案例

乾杯集團旗下品牌多、調性各異,行銷節奏又非常快。在這類專案裡,我需要在速度與品質之間取得平衡,同時維持各品牌的視覺一致性與辨識度。這些經驗讓我對「多品牌生態系、活動頁型、功能頁視覺統一」有一套實務方法。

延伸閱讀與作品彙整:
查看「乾杯集團」相關文章與作品

04. 傳產改造:
傳統產業品牌現代化 × 網站重構 × 故事化視覺

傳產改造網站設計案例

傳統產業的網站多半停留在型錄與規格表時代,資訊混亂、導覽不清,也缺乏品牌觀點。我特別喜歡處理這一類案子,像是電動捲門、五金零件、營造相關、工業設備、B2B 服務等等,把它們從「只能看規格」的網站,改造成有品牌感、看得到使用情境、選擇路徑清楚的數位入口。

延伸閱讀與作品彙整:
查看「傳產改造」相關文章與作品

05. 教育專案:
學校網站重構 × 多角色資訊架構 × AIoT 敘事化 × AI 協作流程

光華高工網站資訊架構設計與 AI 協作流程圖

光華高工的網站屬於高度複雜的教育領域專案:同時面向在校生、家長、教職員、校友與訪客,資訊量龐大、任務分歧且跨處室維護。我主要負責內容盤整、導覽邏輯重構、公告多分類與角色導向設計、行政處室模板、三年 AIoT 課程敘事,以及整體網站的資訊架構(IA)與視覺規劃。

在這類高密度專案裡,我也導入 ChatGPT 與 AI 工具作為協作流程的一部分:用來快速整理複雜內容、驗證架構假設、建立使用情境、模擬多角色行為,以及協助產生可維護的分類邏輯。AI 並不是替代設計,而是讓內容治理架構決策更穩定、更可靠的輔助層。

最終成果讓光華高工的數位入口更清晰、更易用,也能因應未來各處室的長期維護與擴充需求。

延伸閱讀與作品彙整:
查看「光華高工」相關文章與作品

06. 超能力設計戰隊:
設計系統 × 內容策略 × 跨領域協作

超能力設計戰隊團隊照

2009 年成立時,我們只是一群七年級的自由接案者,主要承接活動網站與快速任務。
做得越久,我們越清楚一件事:速度不是問題,問題是品牌沒有故事。

快,很容易;但快做出來的東西,也很容易在三秒後被遺忘。
因此我們選擇改變工作方式——不再只做短期輸出,而是從品牌核心、內容策略、
設計系統、資訊架構一起下手,讓每個專案都能被長期維護、延伸與成長。

今天的超能力設計戰隊,是一個能:

  • 拆解複雜內容
  • 建立可擴充的設計系統
  • 協調工程、行銷、API 廠商、品牌端
  • 在混亂中找到秩序的跨領域實作團隊

我們沒有喊自己頂尖,但我們一直又快、又好、又能把事情做對
而且…還蠻帥的(自己講,笑)。

延伸閱讀與作品彙整:
查看「超能力設計戰隊」相關文章與作品
超能力設計戰隊官方網站
超能力設計公司簡介 (PDF)


我的設計方法:
結構拆解、系統建立與 AI 輔助決策

  1. 拆解內容與問題(IA 核心):
    先把現有的內容、功能、既有痛點全部攤開,重新分門別類,釐清真正的使用情境與決策路徑。
  2. 建立敘事與資訊架構:
    以「誰要來?要完成什麼?」為核心,規劃資訊階層、導覽邏輯、頁面關係與主要任務流程。
  3. 系統化視覺與介面(設計系統):
    設計可以被重複使用的版型、元件與視覺語言,讓未來的頁面新增與調整都不會失控。
  4. AI 輔助內容治理與架構決策:
    在複雜專案中,導入 ChatGPT 或 AI 工具,用於快速整理龐雜內容、驗證架構假設、模擬多角色行為,並確保分類邏輯的長期穩定性。
  5. 跨部門協作與落地:
    與 PM、工程師、API 廠商、行銷或品牌端密切溝通,以 Wireframe、IA 圖與設計規格降低溝通成本,確保成品與規劃一致。

常見合作提問 (FAQ)

  1. 你主要擅長什麼?

    把複雜的內容拆成好讀、好用、好理解的網站與品牌視覺,特別是內容量大、角色多、導覽複雜的專案。我的核心價值是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A)內容策略

  2. 合作流程大概是什麼樣子?

    通常會依專案調整,但核心流程會包含:需求訪談 → 資訊盤點與 IA → Wireframe → 視覺設計 → 前後端協作 → 上線檢查與調整。

  3. 你適合哪一類型的專案?

    品牌重塑、內容量大的網站、多品牌或多院區架構、學校與醫療網站傳統產業品牌現代化,以及需要長期經營內容的品牌網站。

  4. 費用怎麼估算?

    會依內容複雜度、頁面數量、功能範圍與協作需求評估。通常會先透過簡單諮詢釐清現況,再提供對應的規劃建議與報價。

  5. 你跟一般「只做版型」的設計師有什麼不同?

    我從內容與結構出發,把網站當成一個長期運作的系統來設計,不是做一個看起來漂亮但難以維護的作品集頁面。對我來說,能被理解、被使用、被維護,才算是完成一個專案。


生活與靈感:
工作與玩樂之間,是我每天的設計日常

2009 年因為喜歡南台灣的陽光與節奏搬到高雄,目前仍以高雄為基地,經常往返台灣與日本
城市的步調、街道的招牌、器物的質感、人的表情,都是我做設計時的靈感資料庫。

我喜歡跳舞、DJ、滑板、畫畫,也習慣在深夜想事情。這些看起來像是玩樂的東西,其實都在訓練我對節奏、空間、留白與情緒的敏感度。
對我來說,生活不是和工作對立,而是讓專案變得更有層次的來源。

生活就該開心工作,努力玩樂
不是口號,是我這十幾年來一直維持的節奏。


聯絡方式:

如果你正在思考網站該怎麼改版、品牌該怎麼說話
或是傳統產業要怎麼往前走,我很樂意和你聊聊。
Email:[email protected]
Phone:0936-242-132
Instagram:@genie801
Line:genie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