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第三次
在現場欣賞《波麗露在高雄》。我們選了最後一場、最後一站——杉林大愛村
還帶岳母一同欣賞,順道白蹭一頓晚餐(笑)。
雖然是同一支舞作,但不同場地呈現出的表演力度與視覺驚艷度完全不同。
「衛武營無法移動,但表演藝術可以。」
——活動發起人 周書毅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段話。
雖然我已經看過兩次,對舞作的節奏與編排也很熟悉,
但當紅衣舞者獨舞、其餘舞者站在她身後,像是第三人稱般地對著她咆哮時,
我仍然感受到滿滿的悸動。
那是完全不同於以往的觀看經驗,
也許,是我把自己的情緒投射了進去吧?
一段只有自己獨舞、被週遭質疑、謾罵、不被看好的時期——
好不容易站穩腳步,卻又看見那些當初唱衰的人,在你身上撿便宜、收割成果。
我沒辦法像紅衣舞者那樣,展現出悠然自在。
如果可以,也許當時的結果會不一樣吧?
從現場走回生活
表演結束後,舞者一一自我介紹並報上自己的居住地,
那一幕讓我很感動。
在我們生活的這座小島上,有很多厲害的人,
正在自己的道路上,發光發熱。
能一次又一次地重溫這齣表演,真的很幸福,
也很期待明年在海線的規劃。
日常裡的串連
去年在新光碼頭看波麗露時,巧遇了大學同學書雅,
原來她是這齣舞的忠實粉絲,期待明年還能遇見你。
阿儷這次也安安靜靜地把整場看完,
不曉得她還記不記得去年那次亂入表演(笑)。
好巧,今天她也是穿著艾莎公主裝。
馬雞的四歲小粉絲,坐在我的正前方
她真的很認真,目不轉睛看完表演
兩位看到鏡頭突然變得緊繃的小小朋友們
表演藝術,不一定只能在劇場裡。
它可以移動,可以走進生活,也可以讓我們重新理解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只是需要一個被看見的舞台,
不論是透過一場表演、一段設計,或一點點文字的紀錄。
你也有類似的想法或經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