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溥儀晚年在文物單位工作,負責鑑定真偽。
方法簡單得讓人咋舌
拿起來、盤兩下,手感不對,就是假的。
有人質疑他太不專業。
他只淡淡地說:「跟我小時候玩的不一樣。」
聽起來像玩笑,其實是真話。
從小在紫禁城長大,真品無數
從玉器、瓷器到書畫,甚至是百達翡麗
每一樣都摸過、用過、玩過。
那是深植指尖的記憶
不是後天學得來的知識。
這與當舖老闆們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用一分鐘,就知道是年份、細節差異
不是玄學,是經驗與眼力的積累。
所以當一個時代過去
那些活過去的人
其實就是一種「最後的感官儀器」
他們手裡的分辨力,比檢測儀還準
不靠數據、不講理論
憑的是「這不對勁,我知道。」
這不是落寞的笑話,而是時代留下的殘響。
如果他活在現代,應該會是百萬直播主
右手喝茶,邊鑑寶邊念彈幕
全場高呼「吾皇萬歲」,每天都高流量。
「這個瓶是假的,乾隆從來不用這種胎。」
「這書紙太硬,宋版沒這手感。」
一句話,勝過所有檢測儀。